走进广西梧州龙圩区大坡镇交村,一排烟囱式的桶盖,与图案、标语等元素构成的文化景观墙映入眼帘。原来,这就是地埋式垃圾桶,据了解,地埋式垃圾桶整体“藏”于地下,地面上仅露出烟囱式桶盖,村民通过桶盖上的小投料口投放垃圾,实现垃圾“隐形”。为实时监测垃圾量,地埋式垃圾桶配有智能感应器。当桶内垃圾达到规定容量时,系统自动向管理平台发送满载预警提醒,调度车辆和人员前往清运。为避免二次污染,地埋式垃圾桶采取了专用的吊装式车辆收运垃圾,收运过程全部实现机械化、密闭化。
随着专用吊装车机械臂平稳升降,藏于地下的垃圾桶被精准提升至地面完成垃圾清运作业,待设备归位后,站点又恢复为亮丽的文化景观。这种集智能化监测与机械化收运于一体的地埋式垃圾直收直运模式,正在重塑广西农村里的生活垃圾治理新图景。
目前,柳州市融安县和梧州市龙圩区已全面实施农村里的生活垃圾地埋式垃圾直收直运模式,明显提升垃圾收运处理作业机械化、智能化程度,有效解决了传统垃圾露天堆放、清运不及时等问题。
近年来,广西以农村里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设施建设为抓手,自治区本级累计投入6.25亿元组织实施了532个镇(村)级生活垃圾处理(转运)设施项目建设,持续完善县乡村三级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设施建设和服务布局。同时,鼓励引导各地创新开展农村里的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水平。
南宁市创新数字治理,通过卫星遥感技术、无人机航拍和人工实地核查相结合的方式,2024年累计排查整改非正规垃圾堆放点72处。同时,在69个乡镇转运站部署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乡镇垃圾中转站的全程监管、实时共享、线上调度和统一指挥,大幅度提升监管效率。
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下一步,将加快建设广西农村里的生活垃圾信息化监管平台,整合各地现有农村里的生活垃圾管理系统,对农村里的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理情况实施智能化监管,逐步的提升全区农村里的生活垃圾治理水平。
今年4月15日是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走深走实十周年”。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国家安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近年来,百姓对于养老生活的愿景已从满足基本需求逐步迈向品质升级的新阶段。北京、常州、遵义等地从居住、娱乐和照护三个维度入手,全方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改造建设,为老年人营造更方便快捷舒适的养老环境。
近年来,广东省加大统筹力度,强化顶层设计,坚持全程管理、科学施策,深入推动城市建筑垃圾治理,不断的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常态化开展专项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
云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日前印发方案,明确开展“银龄工程师”支持建筑工程领域发展行动,用3年时间引进留用省内外300名左右“银龄工程师”到全省建筑工程领域开展技术指导、咨询服务、项目策划与实施以及参与人才教育培训等工作,为建筑工程领域“添砖加瓦”,助力全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
第二届山东省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重点项目推介暨“镇银企”对接活动日前举办。在去年成功举办的基础上,这场由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牵头搭台的“镇银企”联动的盛会,构筑了小城镇融资的重要省级平台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通知要求 聚焦城镇住宅工程隔声、串味、渗漏等质量上的问题开展重点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