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农村里的生活垃圾治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2021年起,我市推行全域地埋桶垃圾收运新模式,有效解决了垃圾易腐烂恶臭、蚊蝇滋生、破坏环境等问题,积极引进项目进行垃圾终端处理、建设智慧化环卫管理平台,实现农村清扫保洁、垃圾收集、转运全覆盖,形成了一套成熟可复制、可推广的全域环境卫生一体化治理体系,刷新了美丽乡村的“颜值”。
4月24日,在龙圩区大坡镇交村地埋式垃圾收集点,凸出地面高约20厘米的地方有三个分别为蓝色、红色、黑色的圆形带盖小桶,小桶下方还有一个直径约1.8米的大桶盖。环卫工人陈水泉驾驶电动三轮车来到该垃圾收集点后,打开大桶盖,启动电源,垃圾箱逐渐呈90度竖立起来,垃圾缓缓倒进大桶内。陈水泉介绍,这种“小桶+大桶”的组合被称作地埋式垃圾桶,“居民投放垃圾时打开上面小桶的盖子,我们用垃圾车倾倒时打开大桶盖子,里面还有一个内桶,垃圾压缩车吊装时只需吊起内桶就可以了”。
地埋式垃圾桶是一款全新理念的景观地埋式垃圾收集系统收集桶,平时“藏”在地底,清运时才露出地面,具有美观、无异味、容量大、智能化等特点。单桶最高可容纳1.5吨垃圾,常规使用的寿命达10年以上,可轻轻松松实现电动环卫三轮车、人力三轮车、环卫手推车直接投放,单桶吊装作业时间只需五六分钟,大幅度的提升了劳动效率。目前,龙圩区共建设地埋式垃圾桶407个,覆盖4个镇、70个行政村、1267个村民小组。
据龙圩区城乡建设和城市管理监督局负责的人介绍,2021年至2024年,该区通过多渠道整合投入资金7500万元健全覆盖4个乡镇的全域环卫一体化建设。目前,龙圩区全域环卫调度中心应用先进物联网技术打造的智能化管理体系,通过安装在地埋桶内部的满载传感器,监测地埋桶内的垃圾容量,当垃圾装满后,系统自动发出满载报警提示,垃圾吊装车会根据报警点的位置、数量,及时规划路线到满载点进行吊运。同时,环卫部门通过智慧环卫平台可查询各个地埋桶的满载情况、环卫车辆位置,提高收运效率,垃圾收集、运输环节全程可视可控。
这种集智能化监测与机械化收运于一体的地埋式垃圾直收直运模式,正在重塑梧州农村里的生活垃圾治理新图景。
近年来,苍梧县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立健全县、镇、村(社区)三级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完善农村里的生活垃圾治理日常监管和运营维护体系,逐步实现全县农村里的生活垃圾治理全覆盖。目前,该县已建设地埋式垃圾桶198个。
据介绍,为构建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苍梧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投入约1050万元,在梨埠镇、旺甫镇等6个镇分别建设1座垃圾转运站,采用“22立方米智能移动站+31吨勾臂车”的转运模式,各镇将生活垃圾收集运送到垃圾中转站,再将垃圾压缩转运至市静脉产业园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实现垃圾应收尽收、日产日清。
目前,苍梧县基本解决了农村垃圾露天堆放等问题,减少了垃圾收集和转运环节,农村里的生活垃圾收运量从治理前的约60吨/日提高到约90吨/日。
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久久为功。近年来,我市推动农村里的生活垃圾治理强化“三管”,实现“管”有成效:设立县农村里的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办公室,做到“管”有制度;在原有清扫专员的基础上,利用村级公益性岗位再开发保洁员岗位约1000个,做到“管”有队伍;从全市层面高位统筹各渠道资金,通过“财政预算安排一点、项目包装整合一点、村集体投入一点、村民筹集一点、社会捐助一点”的“五个一点”筹集垃圾处理管护经费,做到“管”有经费。
声明:此文版权属于原本的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做处理。邮箱地址:/p>
举报评论0
因多次性侵未成年少女。此前,方威捷共面临6项性侵未成年少女罪、1项违反防止骚扰法令罪及1项妨碍司法公正罪指控。
日本规模最大实弹射击演习!演练夺岛、首现远程导弹,专家解读释放何种信号? #日本 #军事 #演习
大学新生“女多男少”现象愈演愈烈?20年之间本科女生人数增幅超过300%,男生在大学新生中占比已不足四成 #大学 #本科 #男女比例 #教育
最近距离仅45米!日军机近距离跟踪山东舰 反诬中方“异常接近”!国防部怒斥:停止危险干扰!#中日关系#山东舰 #歼15 #日本自卫队 #西太平洋
6月12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课题组宣称其在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取得了四足类足迹的重要发现,首次记录了华南白垩纪地层的哺乳形类及恐龙足迹组合。这一成果为研究中国南方古脊椎动物的多样性及古生态环境提供了宝贵资料。
【开栏语】巍巍中华,悠悠南粤,文脉绵长,瑰宝生辉。2025年6月14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广东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阶段性成果展在潮州展出,最新呈现全省各地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阶段性成果。
受害人 小文:就是她想要的关系是那种成年人的搭子,不互相打扰生活的那种,那我想这大城市都有这种情况,我问她是不是单身,她说是单身,大家都是单身,有一些生理上的需求,也很合理。
当奶茶杯套里藏着“福彩体验券”、婚庆花束裹着“喜相逢”即开票、商场潮店变身公益驿站时,年轻人与公益的距离,早已不再是传统印象中“单向奉献”的刻板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