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态废料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态废料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也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
2018年12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2019年4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公布11个“无废城市”建设试点。2022年4月24日,生态环境部公布“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2024年1月发布的《中央、国务院关于全方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就“无废城市”建设作出重要部署,并提出“到2027年,‘无废城市’建设比例达到60%,固态废料产生强度显而易见地下降;到2035年,‘无废城市’建设实现全覆盖,东部省份率先全域建成‘无废城市’,新污染物环境风险得到一定效果管控”。
清西陵景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始终致力于在保护自然美景与文化遗产的同时,推动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为积极做出响应国家“无废城市”建设的号召,清西陵景区全力打造“无废景区”。
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景区内全面实施垃圾分类制度,设置清晰标识的分类垃圾桶,引导游客正确投放垃圾。同时,增设专业回收站点,对可回收物如纸张、塑料瓶、金属等进行高效回收再利用,减少垃圾填埋和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
绿色交通与低碳出行:鼓励游客采用公共交通、骑行或步行等低碳方式进入景区,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景区内部使用电动观光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既方便游客游览,又大大降低了碳排放。
节水节电与能源管理:实施严格的节水节电措施,如安装智能照明系统,根据光线强弱自动调节亮度;在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中采用节能材料和技术,减少能源消耗;推行电子门票,减少纸质门票的使用。同时,利用太阳能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
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对景区内受损的自然生态进行科学修复,如古树修护等,为野生动植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
环保教育与公众参与:设立环保教育基地,通过展览、讲座等形式,向游客普及环保知识,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开展“无废旅游”宣传活动,鼓励游客参与垃圾分类挑战等,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
智慧管理与服务创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景区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通过预约系统控制游客流量,减少环境压力。
清西陵景区通过这一系列创新与实践,有效提升了景区的环境质量,展现了文化遗产保护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